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
中秋節的習俗-月餅的起源
中秋節習俗
提起中秋節的應節食品,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餅。
其實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要遲至明朝才盛行。
而早在唐朝,就有配合中秋節上市的應節食品了。
唐朝鄭望之的《膳夫錄》(見引於《月令粹編》卷十三)說:「汴中節 食,中秋玩月羹。」這羹據說在本世紀三十年代仍見於嶺南,以桂圓、蓮子、藕粉等材料精而成。
雖然吳自牧的《夢梁錄》中曾經出現「月餅」一詞,但當時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尚未普遍。
所以宋朝的中秋節食品仍以應節的瓜果為主。
至於月餅的起源,在民間有一則流傳甚廣的傳說:在元朝末年,蒙古人為了怕漢人造反,不准民間私藏武器,規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,十戶供養一名兵丁。
漢人蜼想起 來反抗,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。
所以劉伯溫(一說張士誠)便想出了條計策。說是今年要有冬瘟,除非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,才能避免。
於是大家爭先恐後 的購買月餅來吃。
回到家中,掰開月餅,發覺裡面藏著張條子,上面寫:「八月十五殺元兵,家家戶戶齊動手」。
於是眾人紛紛義反抗統治者,這個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。
明清以後,月餅的製作又隨地域之分而有各種變異。《燕京歲時記》中說:「中秋月餅,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,他處不足食也。
至供月餅,到處皆有。大者尺餘,上繪月宮蟾兔之形。」既然說是「以致美齋為京都第一」,可見當時北京城內己有家製作月餅的商店。
為 了推銷月餅,商人們又挖空心思為月餅取了許多極雅緻的名字。
如西施醉月、嫦娥奔月、七星伴月、蟾宮丹桂月、珠江夜月、三潭印月、唐皇燕月等等。
也有以內含 餡料來定名的,如蛋黃蓮蓉月、五仁甜肉月、欖仁白蓮蓉月、叉燒臘腸月、寶鴨腸月、寶鴨穿蓮月、椰絲蓮蓉月等等,光聽名字就讓人垂涎三尺。
月餅製作的特色,因地而異。較為人熟知的有所謂蘇式月餅、廣式月餅、京式月餅、寧式月餅、滇式月餅、潮式月餅等。
蘇式月餅多是酥皮,油多糖重,鬆脆香酥。廣 式月餅重糖輕油皮薄餡美,不易破碎,適宜饋贈。
京式月餅素油素餡,且多為硬皮。
潮式月餅以糖冬瓜為餡,食之鬆脆滋潤。
另有一種產於東北的「套月」月餅,專 供饋贈之用。
最大的底盤直徑約三十三公分,由下而上逐一縮小,一套嫦娥奔月的連環畫。
本文引用:( http://blog.huayuworld.org/jsvirtue62/10663/2008/11/18/19509 )
延伸閱讀:中秋節的習俗-台灣的中秋節
部落格:2010中秋節幾號(日期)|2010中秋節的由來|2010中秋節活動是幾號?
中秋節的習俗-台灣的中秋節
台灣的中秋節
漢朝時台灣的中秋節,據高拱的《台灣府志》(一六九六年)卷七記載,八月十五夜「土子遞為燕飲賞月,製大麵餅,名為中秋餅,以硃書一元字,用骰子擲四次奪 之,取秋闈奪元之義」。
古代以八月十五為「秋闈」,即鄉試第三場考試的日子。
博月餅既是為了取「狀元奪魁」的好彩頭,所以月餅也取了一些和科舉功名相對應 的名字。
含狀元、榜眼、探花餅各一,會元餅四、進士餅八、舉人餅十六、秀才餅三十二。
參加的人輪流以六個骰子擲入碗,袼視其點數之多少,來定其科名的高低。
中秋節同時也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例祭日。
《台灣府志》上說:「中秋,祀當境土神。蓋古者祭祀之禮,與二月二日同。
春祈而秋報也」。
除了祭祀土地公之外,農民還得在田間插設「土地公拐杖」。
土地公拐杖是以竹子夾上土地公金,插在田間,插好土地公拐杖後,再以月餅祭祀。
由於中秋節有「秋報」的含義在,所以也有農村 在此夜聚資演戲,俗稱「謝平安」。
民間相傳,中秋節夜裡愈晚睡愈長壽。少女在這天夜裡晚睡,則可使她的母親長壽。
未婚的少女還有在中秋節夜裡偷菜的習俗。(開心農場=.=||...要偷幾個都行...)
只要偷得別人的菜圃中的蔬菜,就表示她將會遇到一個如意郎君。
另一項和婦女有關的中秋節習俗,則是所謂「聽香」。聽香的方法是先在家中的神像前燒香,表達所欲問卜的事項,請示過出門的方向後,便持香出門。
以路上所聽到神明認可的答案為止。
台灣的小孩在中秋節夜裡也有一種遊戲,在碗裡裝滿白米,插上筷子,口中唱著:「觀箸神,觀箸兒,請你上廳吃白米飯,配雞腳腿。」並燒紙錢。
據說,這樣碗筷就能自動迴轉。
在中秋節食俗方面,由於台灣承襲大陸的文化,因此月餅及當季的瓜果仍為最主要的食 品。
賞月時所吃的柚子又以麻豆的文旦為最著名。拜月時也供拜「米粉芋」,有俗語說:「吃米粉芋,有好頭路」。
取芋、路的諧音來祈求祖先保佑自己找到好的工作。
除此之外,各地也配合當地特產,發展出具地方特色的中秋節食俗。
中秋節送禮,也是在台灣大行其道的習俗。
每年到了農曆八月初,各商店紛紛推出各式禮盒、禮券,以中秋節送禮盒的名義招徠顧客。
不僅如此,各公私機關的首長,也都在中秋節犒賞員工,或是致贈禮品,或是加發獎金。
由此可以看出中國人對中秋節重視的程度。
客家中稱中秋節為「八月半」。
相傳是夜月光五色斑爛,月下老人手持大遮傘護送絹娥仙女下凡,時間約在午夜子時之後。
而且出現時間極短,只有最具誠心、耐心的 人才見得到,見到的人將獲大福。因此人們便在中秋節夜晚拜月。
拜月俗稱「拜月華」,所以客家人也稱月餅為月華餅。
早年的製法是以蕃著為材料,白色的餅皮上有兩 排小點,中央有一紅點表示喜氣。
也有人自製「發板」以替代月華餅,同時也取其好口彩,吃發粄,象徵發財。
除了拜月華以外,若當地有供奉太陽星君的廟兼祀太陰娘娘,也在八月十五日這天到廟裡為太陰娘娘祝壽。
以苗栗頭份的太陽宮為例,每年中秋節為太陰娘娘祝壽的活動包括奏表祭拜,念經祝壽,舉行月光晚會,誦血盆經等等。
廟方並備有「粑」以供作信徒的點心。
中午則辦酒席宴請祝壽的信徒。
本文引用:( http://blog.huayuworld.org/jsvirtue62/10663/2008/11/18/19509 )
延伸閱讀:中秋節的習俗-月餅的起源
部落格:2010中秋節幾號(日期)|2010中秋節的由來|2010中秋節活動是幾號?